欧美日韩一本的免费,性色在线视频精品,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央企聯播 > 正文
中國海油深耕鋪就“智造”之路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fā)布時間:2017-02-24

圖為亞馬爾項目大型LNG核心工藝模塊運往北極。

1月25日,除夕前夕,在中國海油所屬海油工程的青島場地上,員工們將亞馬爾項目第20個模塊裝載到“華洋龍”駁船上。稍后它將駛往遙遠的俄羅斯北極地帶,帶去海油人的特別“年貨”。

在120萬平方米的青島場地上,亞馬爾項目剩下的16個模塊沿著1600多米的碼頭一字擺開,偌大場地略顯擁擠。

過去一年,這個“來自北極的訂單”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樹立了一座“中國制造”的國際豐碑。這一年,海油工程國際訂單工作量超過六成,這距離公司首次提出“建立國際一流能源工程公司”的目標正好十年。

謀篇布局國際化版圖

2014年7月,海油工程中標合同金額達101億人民幣的亞馬爾項目。這個被冠以“超級訂單”“首個極地項目”“技術等級最高”“高端模塊”等眾多豪華標簽的項目,對于陷入困境的海洋工程行業(yè)來講,無疑是一塊極具吸引力的“蛋糕”。韓國現代重工、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等亞洲行業(yè)龍頭均志在必得。激烈的競爭持續(xù)了整整27個月,最終,海油工程以“完勝”戰(zhàn)績中標36個核心工藝模塊,一舉打破了韓國企業(yè)長期壟斷LNG核心模塊建造的亞洲市場格局。

事實上,亞馬爾項目是海油工程國際化戰(zhàn)略的縮影。十年深耕,海油工程在國際市場實現了從制造外殼“粗加工”到核心工藝“精加工”、從“照單做菜”低端輔助性分包向高端“一站式”服務總包的質變,模塊化建造水平和項目管理能力得到業(yè)界普遍認可,成功躋身國際LNG項目建造“第一梯隊”。

2006年,隨著中國海油走出去的步伐,海油工程提出了“建立國際一流能源工程公司”的遠景規(guī)劃,正式開始了國際化的謀篇布局。

與一些企業(yè)在生存危機下的被動改變不同,海油工程“走出去”是主動戰(zhàn)略選擇。當時石油行業(yè)正處于景氣周期,國內海上油田開發(fā)建設如疾風驟雨般繁忙,海油工程業(yè)績年年翻高,自己的活都忙不過來。

然而,形勢大好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中國加入WTO后,國有企業(yè)的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巨大變化,全球能源工程公司都在迅猛發(fā)展,并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同時,海油工程的裝備、人員、技術和管理等已無法適應公司快速發(fā)展的需要,過度依賴國內業(yè)務量導致高峰期生產能力不足,高峰過后又呈現生產能力過剩的狀況。如何在有利形勢下確保企業(yè)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成為新的挑戰(zhàn)。

于是,在“主業(yè)延伸、‘兩翼’發(fā)展”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下,海油工程形成了國內外市場相統一的“大市場”格局,海外市場開始破冰。2007年,海油工程與全球FPSO行業(yè)龍頭MODEC公司簽署5年合作協議。這是公司首次真正意義上自行承攬的國際項目,增強了海油工程參與國際競爭的自信。“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對國際項目運行規(guī)則、相關規(guī)范和操作習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名配管工程師深有感觸。

MODEC項目為海油工程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國際知名度。此后,世界首例模塊化冶煉廠鎳礦項目、當時世界最大LNG模塊化工廠Gorgon項目、當時最大海外訂單ICHTHYS項目等國際訂單接踵而來,海油工程逐漸成為國際客戶耳熟能詳的大型海洋工程公司。2013年起,海油工程國際化步伐再次提速,4年累計承攬國際項目超過30個,包括亞馬爾、Za-wtika1B、巴油FPSO項目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制”。

2014年底開始,低油價導致全球油氣開發(fā)投資額驟減,海工行業(yè)競爭更趨白熱化。海油工程在加強國際化基礎建設、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做優(yōu)在建海外項目,并推動“三新三化”,挖掘設計采辦建造安裝一體化潛力,依靠過硬實力在國際市場“虎口奪食”,相繼獲得巴油FPSO、殼牌SDA、卡塔爾EPCI等多個國際項目,為抵抗行業(yè)“寒冬”充實了“糧草”。

在形勢極其嚴峻的2016年,海油工程全年同步運營7個國際項目,國際項目鋼材加工量占比65%。國際市場的“紅利”不斷釋放,彌補了國內市場工作量的不足。

如何打動“洋上帝”?

“海油工程向世界展現了其建造LNG項目中最大模塊的能力,技術上的成功對整個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亞馬爾項目首批LNG核心工藝模塊交付現場,總包商YamalGAS主管領導Jean-MarcAubry在慶典儀式上表示。

亞馬爾項目地處北極,服役環(huán)境極其惡劣。“這考驗著一個國家制造業(yè)的水平。”一位法國工程師說。

核心工藝模塊內部管線繁多,設備與主結構安裝間隔最小不足2厘米,各部分拼接起來誤差要不超過1毫米,難度堪比“神州九號”的太空對接;高峰期同時施工人數近15000人,多專業(yè)相互交叉;模塊涉及零下50℃低溫沖擊碳鋼和零下196℃超低溫沖擊不銹鋼等材料,焊接難度大;多元文化的理念沖突給項目管理帶來困難,項目前期僅設計專業(yè)與業(yè)主進行的技術澄清就達3660個……

質量進度完全滿足要求,深冷保溫、超低溫焊接、熱縮膜保護等多項技術獲得突破,自主研制泡沫玻璃切割等專用設備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在世界目光的關注下,海油工程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和眾多中國企業(yè)走出去遇到的困境一樣,海油工程走出去之初也面對著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管理理念落后、文化差異大等各種水土不服。

只有打動“洋上帝”,才能獲得市場和未來。為了改變“默默無聞”的困境,海油工程對標國際知名企業(yè),全方位提升語言、體系、標準、信息化等能力,整合市場開發(fā)力量,組建專業(yè)化人才隊伍。同時,建立了媒體運營和公關團隊,向世界主動推介自己,在國際行業(yè)展會提升公司的國際知名度,逐漸打造了一張叫得響的國際“名片”。

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120萬平方米的青島場地,其規(guī)模與硬件設施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配套卻是最大的軟肋。一次投標中,外國專家到建造現場參觀時,直言海油工程的建造工藝比較落后。為了提高建造效率,海油工程在核心技術攻關上做足功課,“一體化建造”等一批先進技術應運而生。

在亞馬爾項目建造場地,擁有多項國際權威資質的檢驗員謝偉,正在與操著濃重“方言”味兒英語的東南亞業(yè)主交流。在海油工程,像謝偉這樣技術和語言能力都過硬的年輕人已隨處可見。

國際化之初,在大型裝備四處告急的背景下,國際化干部訓練營、千人英語培訓計劃等國際化培訓啟動,骨干員工國際化能力迅速得到提升。“這支千錘百煉的國際化隊伍,是我們走向全球、增強國際化發(fā)展后勁的最寶貴資源。”海油工程黨委書記、執(zhí)行副總裁朱磊說。

全球鋪網聯強,是海油工程開拓國際市場的“法寶”。公司在印尼、尼日利亞、沙特、澳大利亞等地設立了15個國際分支機構,將國際業(yè)務拓展至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同時,與殼牌、德西尼布等國際知名能源及工程企業(yè)的強強聯合,補齊了海油工程自身的管理、技術短板。

做精項目,通過優(yōu)異的業(yè)績反哺市場,也是海油工程打動“洋上帝”的關鍵“法寶”。在首個國際大型LNG項目Gorgon中,業(yè)主只給了技術含量較低的管廊模塊,海油工程在HSE、質量、進度方面的表現卻優(yōu)于其他三個國際建造場地,這為海油工程贏得了寶貴的品牌認知度。在隨后的Ichthys項目中,公司獲得了相對核心的主管廊模塊建造工作,實現了由制造外殼“粗加工”到核心工藝“精加工”的轉變。正是由于這種質的飛躍,俄方才將亞馬爾這樣的“超級大單”交給海油工程。

“品牌認知度代表著市場地位,獲取信任最好的方法是行動,用實力說話才能搶占先機。”時任亞馬爾項目總經理李小巍如是說。

“國際一流”有多遠?

放眼世界,海油工程已是11家國際油公司的合格供應商和30多家國際工程公司的合作伙伴,國際市場輻射歐洲、大洋洲、南美洲、東南亞、中東、俄羅斯北極等區(qū)域。

然而,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yè)仍維持“歐美設計,亞洲制造”的格局。海油工程仍難以改變總體水平長期處于第二、第三梯隊之間的尷尬地位,尤其在半潛式平臺、張力腿平臺、單柱式平臺、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裝置等高端海工裝備建造中還不具備國際競爭力。

“高端產品的市場價值占整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yè)的近70%,”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建軍說,“如果不改變做‘小工’的局面,國內企業(yè)只能為30%的‘蛋糕’爭得頭破血流。”

“在國內,中遠集團、招商重工、上海振華重工等很多大型船舶重工企業(yè)紛紛借助海洋工程裝備轉型,競爭異常激烈,結構性產能過剩也已經凸顯出來。”海油工程副總裁陳寶潔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長期依托國內市場導致從管理層到員工的國際化意識不強,相應的諸如國際化人才、國際體系等軟實力儲備不夠充分,”對于自身的短板,海油工程國際公司總經理顧洪直言不諱,“各分公司還無法完全覆蓋目標市場,目標市場的當地支持力度尚待增強,國際采辦能力、資源獲取力度等也需要強化。”

《中國制造2025》明確指出,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是未來十大重點發(fā)展領域之一,《“十三五”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也把高端裝備制造放在了重要地位。

事實上,近年來海油工程已經以EPCI總承包能力、自主設計能力、深水技術及配套能力為突破口,在深水、水下、LNG工程等新興業(yè)務領域展開了向高附加值產品進軍的“智造”轉型之旅。荔灣3-1深水氣田項目的成功實施,實現了設計、建造和安裝總承包能力由300米水深到1500米大關的大幅跨越;泰國Za-wtika1B項目的執(zhí)行,使公司國際市場EPCI總承包能力得到了提升……

據統計,預計到2020年,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市場需求約1700億美元,到2025年市場需求將增加至2600億美元。“海油工程將緊扣‘中國制造2025’發(fā)展規(guī)劃,在打造高端海工產品上持續(xù)發(fā)力,努力成為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海上油氣工程領域的EPCI總承包商。”海油工程領導層對未來發(fā)展有著清晰認知。在深水、水下、LNG工程等新業(yè)務領域逐漸向總承包服務升級轉型,加快推進由“海工制造”向“海工智造”的轉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