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本的免费,性色在线视频精品,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媒體觀察 > 正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上天入地的地標建筑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fā)布時間:2018-12-12

圖為北京國貿一期與二期工程資料圖片。(人民視覺)

圖為北京“水立方”。(人民視覺)

圖為即將建成的“中國尊”。(人民視覺)

上能入云的“中國尊”、造型夢幻的“水立方”、鬼斧神工的上海深坑酒店……一個個地標性建筑,成為今天中國各大城市最獨特的名片,吸引著海內外的游客前來觀賞。在這些巧奪天工的樓宇背后,是中國建筑行業(yè)40年不斷探索前行的腳步,見證了“中國建造”的崛起。

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已經(jīng)成為深圳一張名片,也是改革開放的代名詞之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深圳速度”源自于中國建筑業(yè)。

上世紀80年代初,深圳特區(qū)發(fā)布了當年“中國第一高樓”——深圳國際貿易大廈公開招標的消息,這也是中國建筑行業(yè)第一次公開招標。1983年,已在深圳建筑市場小有口碑的中建三局一舉奪標。

深圳國貿大廈主體結構工程施工中,中建三局在國內首次采用了大面積內外筒同步液壓滑模施工技術。彼時,中國建筑業(yè)施工水平較為低下,需要自拌混凝土,靠人工推著膠輪車將混凝土送往作業(yè)面,速度根本達不到滑模所需要的技術參數(shù)。3次試滑均告失敗,各種指責和壓力紛至沓來。中建三局建設者并沒有氣餒,最終找到滑模失敗的原因。項目總工程師俞飛熊要求再滑一次,他對時任中建三局局長的張恩沛說,“我是技術負責人,如果再次失敗,我愿去坐牢。”張恩沛于是找到深圳市副市長表示,“若再不成功,我們加倍賠償損失。”中建三局的決心感動了深圳市相關決策層,拿到了第四次試滑機會。

1983年9月18日的傍晚,夜色靜謐,第四次試滑在深圳市政府領導、相關專家和1600名工人的見證下終于成功。全體員工揮舞著安全帽,叫喊著、擁抱著,慶祝這一次勝利。

最終,中建三局創(chuàng)造了“3天一層樓”的建造奇跡。中建三局的負責人回憶,其實當時最快的時候2天半就能建好一層,而且質量完全合格。但是為了消除人們對混凝土強度的擔心,也為了給以后的投標留有余地,從深圳國貿大廈第31層開始把速度控制在了3天一層。“3天一層樓”的創(chuàng)舉迅速傳遍全國,被稱為“深圳速度”。

從沒有報名資格到總承包的北京國貿

在北京提起“國貿”,人們都知道那是CBD的核心區(qū)域、世界500強駐華集聚地。國貿一期、二期、三期,也有著一段中國建筑業(yè)的曲折故事。

1985年的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一期項目按照國際慣例進行了國際招標。面對這一高層建筑所提出的要求,當時甚至沒有一家中國建筑企業(yè)擁有報名資格。最終,總承包權被法國SAE公司拿下,80%以上的專業(yè)分包也被外國公司拿走。

當時的國貿一期工程是世界上最先進建筑技術的集中體現(xiàn)。復雜的建筑結構形式,先進的機電設備、控制系統(tǒng)、施工機械等等,中國建筑企業(yè)不僅沒有,甚至連見都沒見過。

中國建筑業(yè)也在抓緊學習、加快趕上。到了1996年,國貿二期國際招標,中建一局與法國SAE公司同臺競技,最終成功擊敗對手,成為了二期主承包商。不負眾望,中建一局提前4個月實現(xiàn)了主體結構封頂,提前2個月交付使用。10年后,比一期高2倍多、總計80層330米高的國貿三期項目的總承包權也被中建一局一舉拿下,成為北京的新地標。

如何從一名剛剛入門的“小學生”,變成能夠身負重任的“大人”,是一個不斷學習、進步的過程。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fā)展公司副總經(jīng)理、總工程師周予啟表示,創(chuàng)新是“學”出來和“練”出來的。從國貿一期到國貿三期,北京國貿高層建筑的拔地而起見證了中國建筑公司的成長,也譜寫了中國建筑業(yè)不凡的發(fā)展歷程。

從大自然汲取靈感的“水立方”

2008年北京奧運會,“水立方”橫空出世。藍色的建筑在陽光下仿佛水中無數(shù)個氣泡堆積在一起,夜幕降臨之后又如煙花般絢爛多彩。直到今天,來京的游人總喜歡三五成群地與“水立方”合影,紀念自己的北京之旅。

“水立方”是世界上第一座多面體空間鋼架結構建筑,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膜結構工程。它從大自然中獲取靈感,將存在于自然界的泡沫理論首次應用于建筑——將自然界中水泡的結構放大到長177米、寬177米、高31米的建筑尺度。

時任“水立方”項目執(zhí)行經(jīng)理的侯本才回憶說,“以往的施工管理,都是有標準可以依據(jù)的。‘水立方’的鋼結構和膜結構卻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標準,大家都不知道應該干成什么樣。”

在這樣的技術空白背景下,中建一局攻克了不計其數(shù)的技術難題,最終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座多面體空間鋼架結構體系,同時覆蓋上面積達10.44萬平方米的3216個ETFE氣枕膜結構,不僅成為北京的地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寫下亮麗的一筆。

讓人大開眼界的上海深坑酒店

中國建筑既能上天,也能入地。當各種摩天大廈拔地而起,中建八局反其道而行,2018年,在一個深80米、面積約5個足球場大的廢棄采石坑上正式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五星級酒店——上海佘山世貿深坑酒店,造就新的“中國深度”。

從空中俯瞰,地平線上2層,地平線下16層的上海佘山世貿深坑酒店猶如懸掛在峭壁上的巨型花園,現(xiàn)代感十足,又與大自然完美融合。

酒店不規(guī)則的外型決定了這又是一次極為困難的挑戰(zhàn)。為了減少施工對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深坑酒店首次嘗試了一些新科技。比如裝在核心管路上的避震彈簧,正常的情況下能吸收90%以上的震動頻率。這一建筑一共用了8000噸鋼材,14000只大大小小的鋼構件沒有一個是重樣的。

刷新首都天際線的“中國尊”

本月底,“中國尊”即將建成,再次刷新首都天際線。

高達528米、從中國傳統(tǒng)禮器“樽”的形狀中汲取靈感的北京第一高“中國尊”是中國建筑面臨的新考驗,不僅有著深40米的基層、7層地下室,還是世界上首個在8度抗震區(qū)建造的超500米摩天大樓,同時要考慮北京CBD復雜的路況。

有挑戰(zhàn)就有奇跡。自開工以來,“中國尊”已創(chuàng)造了8項世界之最、15項全國紀錄。

締造“中國尊”奇跡的秘訣之一是中建三局自主研發(fā)的“空中造樓機”,全稱“超高層建筑智能化施工裝備集成平臺”,也被國外同行比作“建樓神器”。

中建三局副總經(jīng)理、總工程師張琨介紹,“造樓機”不僅能夠頂起3200輛小汽車,抵御14級大風;同時跨越4至5個作業(yè)樓層,可安裝塔機、施工電梯、混凝土布料機、堆場等設施,每施工一個結構層,可節(jié)約工期2-3天;還是建設者的“保護神”,四周全封閉如一座移動公廠,使得工人置身其中如履平地,堪稱“在工廠里造摩天大樓”。

從外國公司的分包,到如今在全球建筑市場上具有絕對領先優(yōu)勢;從“深圳速度”到“中國深度”,再到“中國品質”,改革開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中國建筑業(yè)也不負眾望一次次締造奇跡,推動且見證了中國城市發(fā)展。到今天,中國建筑企業(yè)已經(jīng)成功走出國門,與外國企業(yè)同臺競爭,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他們的身影。(記者 徐佩玉)

【責任編輯:宋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