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本的免费,性色在线视频精品,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第一書記張磊:讓村民早日過上幸福生活

文章來源: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19-06-18

刨坑、扶苗、培土、澆水……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āng)縣蟠龍鎮(zhèn)栗家溝村辣椒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著移栽辣椒。

“是張書記嗎?”

隨著電話的接通,一個頭頂草帽、身材高挑的年輕人閃現(xiàn)在田埂:一襲灰色外套、兩腳泥巴,黝黑的面龐配著一副“不合身份”的眼鏡……眼前的這個小伙子,讓人怎么也想不到竟是栗家溝村“兩委”的“主心骨”、群眾的“貼心人”、脫貧致富的“引路者”,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派駐武鄉(xiāng)縣栗家溝村的第一書記張磊。

“只要群眾能脫貧 俺脫層皮也值”

出武鄉(xiāng)縣城,順著322省道往東約20公里,再沿929縣道向東北21公里,才到達栗家溝村。

2015年7月16日,第一次進村,給張磊留下的不只是1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更讓他難以釋懷的是村民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張書記啊,你幫我們把去年的谷子賣了,就很感謝你了!”

武鄉(xiāng)地處北緯36度到37度之間,栗家溝村山大溝深,海拔1100米,自然條件差,信息閉塞,長期以來村民習慣于靠天吃飯,世代重復著廣種薄收、肩挑背馱的生活,村里90%的青壯年勞力全部外出務工。全村78戶210人中到2015年底有32戶69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貧困發(fā)生率高達32.85%。

面對山高坡陡的自然環(huán)境,張磊到村后,一直摸索著如何改善大山深處農(nóng)村的面貌,增加群眾收入。栗家溝村土壤以紅土為主,晝夜溫差大,黃土丘陵山區(qū),有著不可復制的古貢米資源,非常適合谷子生長。

“捧著金碗討飯吃”,這讓張磊很不是滋味。他把老百姓的“心聲”牢牢地記在了心理,把賣米的事擺在了首要位置。當晚他在扶貧日記本的扉頁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只要群眾能脫貧,俺脫層皮也值!”

“尊敬的中國煤炭科工黨委領導……村民庫存的5萬斤優(yōu)質(zhì)谷子無法變現(xiàn),不僅影響著他們的脫貧,而且直接關系到他們的生活……”

張磊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派出單位——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一封情真意切的“求救信”乘著互聯(lián)網(wǎng)飛到了中國煤炭科工總部。張磊在信中提出大膽設想:“公司可否動員全體員工購買小米,或單位出資購買。”

那可是2015年呀,當時尚未有“消費扶貧”的概念。

看到郵件后,中國煤炭科工總部迅速作出決策:動員全體員工自行購買小米。一夜間,5萬斤谷子銷售一空,11萬元現(xiàn)金裝進了栗家溝人的腰包。

貧困戶董虎江種植辣椒產(chǎn)業(yè),收入增加,在收購現(xiàn)場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解一時燃眉之急并非長久之計,要想讓老百姓的小米賣出去、賣得好,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在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張磊整天奔走呼號,為武鄉(xiāng)小米背書、站臺。為此,武鄉(xiāng)縣組建了武鄉(xiāng)小米推廣團隊,先后參加了美味中國行鄭州站、成都農(nóng)產(chǎn)品展、福州海峽交易會等農(nóng)產(chǎn)品展銷會20多場,在長治市農(nóng)產(chǎn)品展銷會上武鄉(xiāng)小米賣出了每斤80元的“天價”。2017年10月9日,武鄉(xiāng)縣委、縣政府舉辦了由中國縣域互聯(lián)網(wǎng)+行動聯(lián)盟和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等多家廳局單位及省市主流媒體參加的“武鄉(xiāng)小米”品牌發(fā)布會;2017年10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三次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登記專家評審會上,“武鄉(xiāng)小米”通過了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認證,武鄉(xiāng)小米終于有了自己的身份。

不僅要“輸血” 更要會“造血”

“感謝組織給我們村派來了一個“諸葛亮”,加上村“兩委”幾個“臭皮匠”,村里群眾也知道啥是“幸福感”了!這是栗家溝村黨支部書記陳小祥近來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他眼里的“諸葛亮”,就是年僅32歲堅守基層工作4年的第一書記張磊。

生長在山西省長子縣的張磊首先想到的便是種植辣椒。因為長子縣是全國最大的辣椒生產(chǎn)基地,種植技術非常成熟,銷路暢通,而且栗家溝村與長子縣相距不遠,氣候條件相當。然而當他的想法一經(jīng)提出,便遭到群眾的一致反對。

原來在幾年前栗家溝周圍村莊也大面積種過辣椒,但由于銷路不暢,導致豐收不增收,嚴重挫傷了村民的積極性。

中國煤科太原研究院為武鄉(xiāng)縣貧困學生進行助學金發(fā)放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張磊利用回家探親時間,與長子縣辣椒種植企業(yè)廣泛接觸、深入交流,最后他選中了長子四通蔬菜有限公司。2015年底,栗家溝村與長子四通蔬菜公司達成合作協(xié)議:四通公司負責提供種苗、技術,并承諾以每斤1.5元的保底價回收鮮辣椒;栗家溝村負責種植,并承諾三年內(nèi)種植面積達到300畝。

別說300畝了,就是3畝,當時張磊心里也沒底。但他堅信種植辣肯定能成功。因為栗家溝周圍村莊有過辣椒種植歷史,而且大獲豐收;購貨方是他的老鄉(xiāng),且有合同作保障,可謂銷路暢通。

然而事實并非想象,村民們就是不拿訂單當“圣旨。”

“免費提供種苗、地膜、農(nóng)藥、技術。”在中國煤炭科工的大力支持,張磊像一只不停旋轉(zhuǎn)的陀螺,東家進西家出,作著這樣那樣的承諾。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張磊的耐心說服下,2016年春,村民成俊平、陳國繁、董虎江、董樹芳分別種下了5畝辣椒。全村村民眼睜睜瞅著辣椒的成長、豐收,每畝辣椒收入3500多元,戶均收入超過了1.5萬元。

試驗成功后,2017年栗家溝村辣椒種植面積達到了60畝。于是成立了種植專業(yè)合社,實行統(tǒng)一提供種苗、地膜、農(nóng)藥、技術、回收“五統(tǒng)一”管理,初步架構起了“公司+農(nóng)戶+合作社”的產(chǎn)業(yè)一體化模式。當年栗家溝村的辣椒產(chǎn)量達到了15萬斤,32戶69名貧困人口看著紅彤彤的辣椒甩掉了窮帽,栗家溝村順利出列。

張磊在給貧困村民辣椒地澆水

“辣椒種植規(guī)模已由栗家溝一個村發(fā)展到了全鎮(zhèn)10多個村,種植面積達到了427畝,已成為全鎮(zhèn)脫貧致富的主導產(chǎn)業(yè)。”蟠龍鎮(zhèn)黨委書記崔紅偉介紹說。

“過去,我是村里出了名的窮光蛋,沒飯吃,沒錢花,要不是張書記多次上門做工作,我這腦殼還是不開竅,就知道種玉米。現(xiàn)在好了,小小辣椒不僅幫俺摘掉了窮帽,而且過上了幸福生活。”今年72歲的董虎江說著高興地笑了起來。

盡己所能為村民

“張書記,累了吧,進屋喝口水,歇會兒吧!”

“張書記,你這幾天怎么沒到我家吃飯呀!”

跟隨張磊行走在栗家溝村的溝峁梁壑間,碰見村里男女老少總是熱情地跟他打著招呼,那份親切讓人難以忘記。

“就是那段路。”今年已70歲的村民李樹蓮大娘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指著一條入村道講起了故事。

“原來通到村委會的水泥路是村里唯一一條水泥路,一到下雨天,住在山上的村民根本無法出行,有時甚至十天半個月都無法出家門。后來路通了,卻被這段坡陡、彎急的路深深刺痛著。”李樹蓮不停地講述著,“張小軍騎摩托在這里摔傷過,董志軍拉水在這里翻過車……”

小辣椒參加中央企業(yè)扶貧產(chǎn)業(yè)第六屆“慈善博覽會

兩個九十度的大彎、超過40度的坡度、一處無人居住的老宅,改造這段300米長的路,面臨著的三大難關恰是張磊擔任栗家溝村第一書記邁過的第一道坎。

裁彎取直、切土降坡,前兩道難題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很快就有了解決方案。拆除無人居住的老宅成了堅中之堅。

“我們不是沒想過拆除,難呀!”

“人家說過,拆老宅就動了人家的風水!”

老宅的主人常年跟隨兒子在長治市居住,村民們都說,人家不會同意的。

“同意與否,沒見人怎會知道?”張磊和村民相跟著找到了老宅的主人。

“那是老祖先留下的宅子,怎能說拆就拆呢?”

“讓我再想想。”

“拆了吧,一個外鄉(xiāng)人為了村里發(fā)展竟這么用心,我怎能當“絆腳石”呢?”

一周內(nèi)三次遠赴長治,三次上門促膝談心,終于換來了滿意的結果。

“現(xiàn)在這個路修好了,車來車往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擔心翻車了!”村民鮑懷書說,“感謝張書記呀!”

“你看,那是張書記幫我們建設的光伏電站,每年為村里增加3萬多元收入呢!”

“為降低風險,張書記還為我們種的辣椒上了保險!”

"為確保辣椒豐收,張書記還自掏腰包墊付資金買了臺澆水車!”

一提起村里的變化,說到張磊的好,村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故事。

栗家溝人都記得,那年澇災是張磊和他們一株株地將辣椒苗從泥土里挖出、扶正,村級文化廣場是張磊和他們一起揮舞著鐵釬建成,張磊的腰傷是栽種辣椒時跌落懸崖導致。

張磊卻說:“這些都是我的工作,是我該做的,組織讓我來擔任第一書記,我就要盡己所能,為民服務,讓村民早日過上幸福生活。”

無悔青春,逐夢山鄉(xiāng)。4年不舍晝夜,4年風雨兼程,如今的栗家溝村已發(fā)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走進栗家溝的大街小巷,處處感受到山清水秀、產(chǎn)業(yè)興旺,儼然一幅山水畫卷。整村退出后,張磊依然穿行在栗家溝的田間地頭,全力推動栗家溝村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潮中發(fā)生更大的蛻變。

【責任編輯:李巨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