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本的免费,性色在线视频精品,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時間愚公

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   發(fā)布時間:2019-06-14

蘇遠清和村民查看食用菌“菌棒”培育情況。

“我是一個平凡人,一個平凡的共產(chǎn)黨員,我有我的堅持和理想信念。”55歲的蘇遠清有著2年村長、8年村支書、15年供電所所長、4年駐村干部的經(jīng)歷。床頭62本工作日記,字里行間透著蘇遠清38年來為民服務的情懷,彰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嚴謹細實、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被譽為有情懷、有思路、有舉措、有成效的“四有”村干部。

蘇遠清與村民們在食用菌基地大棚內(nèi)采摘香菇。目前14個大棚里的20多萬根菌棒長勢喜人,農(nóng)戶們搶抓時機,采摘香菇上市,以供應市場需求。

  奔走 只為那片土地拔掉窮根

“老蘇,今天到我家吃個飯。”76歲的包安貴老人樂滋滋地站在傘水村食用菌廠的分紅現(xiàn)場,一手攥著剛分到的紅利錢,一手拽著老蘇不容分說就準備朝家走。

這一天是2018年的5月10日。這是南方電網(wǎng)貴州遵義綏陽供電局黨員蘇遠清到傘水村村駐的第四個年頭,也是他為老百姓辦的又一件好事。

“老蘇,去我家新房坐坐吧。”涂雨宇邊說邊湊上來,接著梁安華也湊了上來,謝興全也湊了上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在向老蘇表達謝意,不一會蘇遠清被大家圍了個緊。

“這些年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其實我為大家做的也正彌補了我多年的遺憾。”蘇遠清說著說著難掩感慨,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竹林村。

1978年的冬天,一個14歲的少年告別了學校,告別他立志讀書改變命運的人生規(guī)劃。因為窮,不得不讓他選擇輟學。然而窮則思變,立志改變窮,成為了這位少年的夢想。

這個少年就是蘇遠清。

輟學后的蘇遠清,發(fā)現(xiàn)村里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靠養(yǎng)豬養(yǎng)牛,而豬和牛生病是常事,村里沒有一個獸醫(yī),導致豬和牛的存活力很低。于是他決定離開家外出學習獸醫(yī),正是獸醫(yī)這個職業(yè),讓他和群眾的心連在了一起,正是獸醫(yī)這門手藝,蘇遠清讓竹林村的老百姓在過年的時候可以多添一碗菜。

1979年的大年三十的早晨,蘇遠清拉開門準備去給村民的豬看病,發(fā)現(xiàn)年邁而又行走不便的姚大娘坐在門口,她對蘇遠清醫(yī)好了她家的牛萬般感激。

1980年清明過后,年僅16歲的蘇遠清通過大家的一致推舉當上竹林村星源組的生產(chǎn)隊長,群眾滿滿的信任讓這位還未成年的少年輾轉(zhuǎn)了一夜未眠。

大集體生產(chǎn)方式讓竹林村的生活一直在不饑不飽的狀態(tài)掙扎,“這樣不是辦法,我必須要讓他們吃得飽。”蘇遠清在日記里寫道。蘇遠清開始搞小分工、大合作,三家人分為一小組,每個小組負責自己小組的生產(chǎn),年底成績好的組隊里會有獎勵,群眾的生產(chǎn)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了,種植量上去了,有些小組的日子自然好起來了。但很快問題出來了,成績不好的小組開始互相埋怨,楊正權和楊正超兩兄弟開始吵架。這讓蘇遠清苦惱萬分,不得不重新尋求新的解決辦法。

正在蘇遠清一籌莫展的時候,廣播里傳來中共中央批轉(zhuǎn)《全國農(nóng)村工作會議紀要》,指出農(nóng)村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聯(lián)產(chǎn)到勞,包產(chǎn)包干到戶、到組。這下蘇遠清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擼起袖子說干就干,率先搞起了包產(chǎn)到戶,竹林村的老百姓熱情高漲,玉米從原來的每畝350斤增收到每畝850斤,水稻從原來的每畝500斤增收到每畝1200斤,糧食成倍翻番。那一年,蘇遠清的包產(chǎn)到戶成了各個村學習的樣本。

“今天,余星揚書記說大家都想推薦我來當村長,我聽了心里既高興又忐忑,我愿意為竹林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們盡綿薄之力。”蘇遠清在日記里這樣寫道。1986年,年僅22歲的蘇遠清成了歷屆竹林村最年輕的村長。

“余星揚書記反復給我講共產(chǎn)黨員不是一個頭銜,而是要做好為老百姓奉獻終生的準備,要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我要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承諾。”蘇遠清在1988年10月17日的日記中寫道,這天,他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兩年后,蘇遠清當選為竹林村的書記。那一天,他又失眠了。這一次失眠,是因為竹林村12個組修路的問題。

“歷經(jīng)八個月,十個組的公路已經(jīng)全部修完了,唯一遺憾的是茨溝組、大保組還是沒能納入這次的修路計劃。”蘇遠清在日記里這樣寫道。村里的困難一樁接一樁,缺水越來越嚴重,有兩個村民組為搶水差點打起來。

“蘇遠清,你真的不用再往我這跑了,那個引水工程的款這個周就可以拿下來了。”青杠塘鎮(zhèn)水利站的站長王書章還沒有等蘇遠清走近忙迎上去說。他知道蘇遠清為了農(nóng)村飲水這個工程已經(jīng)來“糾纏”他無數(shù)次了,他是真服了蘇遠清,最后把這件事也當成了自己的事來做了。農(nóng)村飲水工程、烤煙種植在蘇遠清的帶領下漂亮完成了,得到了綏陽縣政府的肯定。

“你眼中的蘇遠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筆者這樣問當年在竹林村和蘇遠清的搭檔、如今已76歲的老支書余星揚。

“蘇遠清對黨忠誠。”這是老支書聊起蘇遠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蘇遠清與貧困戶一起挑選香菇入市售賣。

蘇遠清將食用菌第一期分紅發(fā)放給貧困戶。

執(zhí)著 只為青杠山上燈火通明

1998年2月9日,“梁華強書記說有另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現(xiàn)在急需我去完成,盡快結(jié)束青杠塘、太白兩鎮(zhèn)煤油燈時代,實現(xiàn)村村通電。我有不舍,但還好學校馬上建成,我稍稍可以寬心。走到哪里,都是為人民服務,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努力讓這里燈火通明。”蘇遠清在離開竹林村的那一夜寫道。

23000戶老百姓分散在青杠塘和太白兩個鎮(zhèn),山一家水一家,地理環(huán)境惡劣,海拔高,冬天比其它鎮(zhèn)要低3℃以上,下雨天又容易遇洪,這樣的施工條件可想而知是極其艱苦的。

“要想順利完成村村通電,必須要有一支團結(jié)一心的隊伍。”蘇遠清在日記里寫道。

蘇遠清頂著壓力,重新選聘了10多名人員,選聘條件就兩個:忠誠踏實,懂電。在他的帶領下,歷時9個月實現(xiàn)了兩個鄉(xiāng)鎮(zhèn)的村村通電。其間遇到的困難,蘇遠清還歷歷在目。

“最近出現(xiàn)無法收齊電費的矛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員工與群眾缺少交流溝通,群眾工作做得不到位。”蘇遠清在日記里寫道。

蘇遠清始終覺得,不管是村里工作也好,在電力行業(yè)工作也好,都是一脈相通的,群眾工作做好了,很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蘇遠清再一次在電力行業(yè)運用上“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工作方法。他帶著同事們每天行走近20公里山路,一次次上門走訪群眾,一次次和群眾真誠交談并解決實際問題,協(xié)調(diào)所在村委會組織召開600多場群眾會,最終解決了群眾按時交電費的問題。看著青杠塘供電所的工作步入正軌,蘇遠清心里踏實了許多。

2008年大雪封山,半人深的雪讓整個青杠塘供電所轄區(qū)的電力系統(tǒng)全部癱瘓,兩萬多戶群眾用電告急,蘇遠清第一時間帶著所里員工登上“冰山”。“哪一天全部通電,我們就哪一天下山。”蘇遠清對他的員工說。“蘇所就是一個拼命三郎。”老員工孫忠這樣評價他。2008年的冰災讓老百姓真正認識到青杠塘供電所強有力的擔當和責任心。“那時候老百姓自發(fā)煮雞蛋、蒸饅頭給搶修員工送去。”蘇遠清回憶說。

當青杠塘這片土地上亮起最后一盞燈的時候,蘇遠清和他的員工卻坐在地上,呼嚕聲一片。

“不容易啊,我當時去給他們送吃的,看到他們有的人坐在地上睡著了,當時我眼淚都涌上來了。”曾經(jīng)的潘開懷村主任回憶說。

在蘇遠清在青杠塘供電所擔任所長的15年里,實現(xiàn)了服務“零投訴”。

蘇遠清挨家挨戶走訪深入了解村民的情況。

蘇遠清通過組織召開新時代“村電共建”院壩會,面對面聽取群眾對供電服務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實際問題

堅守 只為圓了群眾致富夢

“懇請讓蘇遠清同志留下來,傘水村4532名群眾真的離不開他……”2018年春節(jié)將近,一封600余字的“挽留信”溫暖了綏陽人的“朋友圈”,這已經(jīng)是綏陽縣鄭場鎮(zhèn)傘水村干部群眾第二次集體挽留“第一書記”蘇遠清了。

這一次,蘇遠清是真想回家了。

兩年來,家里全靠妻子一人支撐,最近妻子被查出肺癌晚期,年近八旬的父親也查出腸癌。可是,傘水村的工作剛剛進入快車道,村民們的眼神里不僅有不舍,更飽含希望。他如何割舍得下?村民再一次按下的紅手印讓蘇遠清左右為難。

“爸爸,你放心去,傘水村那么多人更需要你,家里有我和妹妹照顧。”蘇遠清的兒子堅定地告訴父親。 這一次,蘇遠清像孩子一樣哭了。

當初綏陽供電局提議讓他到傘水村駐村時,蘇遠清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今天郭航書記的提議打動了我,我愿意去傘水村,甚至有些渴望,也許是因為我對竹林村留有遺憾,不管如何,這次去了就不能再留遺憾。”蘇遠清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同事提醒他,這是一個接近“原始”的村落,環(huán)境衛(wèi)生差、生活條件很艱辛。朋友也對他的決定十分不能理解,而他的老婆和兒女了解他,他離不開群眾,對他的決定給予了支持,他感到欣慰。

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他就馬不停蹄地了解情況,把全村1047戶人家的板凳坐了個遍,和村民們拉家常,和村支兩委成員促膝談心。一個月下來,他心里有了數(shù),一份傘水村近期需落實和解決的計劃出爐了。

一年的時間,通過蘇遠清多方協(xié)調(diào)申請,村里安裝上了20盞太陽能路燈,添置了75個果皮箱,爭取了80萬元修建了2個人工濕地和11個垃圾池。同時,蘇遠清爭取到50萬元資金為傘水村增容變壓器5臺,更換、改造低電壓線路近千米,徹底解決了村民用電問題。

傘水村的村民對蘇遠清的第一次挽留是在2016年,正好1年駐村期滿。嘗到“甜頭”的村民們,用鮮紅的手印如愿地把蘇遠清留了下來。也是在這一年,蘇遠清接任了傘水村“第一書記”。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是當時傘水村的道路交通現(xiàn)狀,蘇遠清召開了村支兩委會議,提出改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想法。

“蘇書記說出修路的時候,當時我雖然是支持的,但是心里還是沒有底,錢從哪里出不知道?”村支書鄧福茂說。蘇遠清一趟趟地跑鎮(zhèn)政府,不厭其煩,最后這些工作人員都成了蘇遠清的朋友,2017年硬生生地將570萬資金跑了下來,完成了硬化、修建通組公路20.2公里。

傘水村要脫貧,項目是關鍵。蘇遠清了解到老家的村民因發(fā)展食用菌種植擺脫了貧困,他打算把項目引進到傘水村。蘇遠清打聽到,傘水村村民黃仁義準備在遵義縣楓香鎮(zhèn)洪關鄉(xiāng)投資食用菌。蘇遠清連夜找到黃仁儀,并說服他把資金投入到傘水村。

“蘇遠清特別樸實,就是他的真心、愛心和善心,才讓我們下定決心來傘水投資的。”綠林公司總經(jīng)理黃仁義如此評價。

沒曾想,項目剛起步便在土地流轉(zhuǎn)環(huán)節(jié)“卡了殼”,蘇遠清上門作村民林永喜的思想工作,掏心掏肺地談想法,可并沒有說通。蘇遠清來來回回找林永喜談了二十幾次,林永喜徹底被他的真誠打動了。300畝土地的流轉(zhuǎn)工作宣告完成。2017年10月,食用菌基地已生產(chǎn)上萬包菌種并全部訂購銷售完畢。兩年的時間,一棟棟小樓在村東村西慢慢地冒出來,在外務工的村民們也陸陸續(xù)續(xù)回鄉(xiāng),看著村里巨大的變化,村民們紛紛為蘇遠清豎起了大拇指。

“食用菌基地現(xiàn)有香菇種植大棚15個,香菇種植實行規(guī)模化、標準化管理生產(chǎn),主要采用‘村委+食用菌基地+貧困戶’模式,食用菌基地通過與貧困戶簽訂合作協(xié)議,低價將菌棒賣給貧困戶種植,讓每根菌棒有1.5元的保底純收入。傘水村的45萬扶貧資金,以百分之六的固定模式進行分紅,利益鏈接貧困戶47戶,現(xiàn)在首期分紅每戶貧困戶均得430余元。”村支書鄧福猛介紹說。

光伏發(fā)電、飲水工程、危房改造、組組通公路……4年多來,蘇遠清為傘水村爭取了20多個脫貧項目,涉及資金2500多萬元,還破解了傘水村無集體經(jīng)濟的難題,人均純收入從不到3000多元增加到4600多元,貧困人口由118戶減少到43戶,農(nóng)民工返鄉(xiāng)務業(yè)達231戶。2017年,傘水村如期脫貧出列。

蘇遠清從竹林村出發(fā),又來到傘水村,38年為夢想跋涉,從當初的村支書到現(xiàn)在的駐村干部,白了頭發(fā),滄桑了面孔,時間在變,崗位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執(zhí)著奮斗的初心。

【責任編輯:李巨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