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本的免费,性色在线视频精品,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航天科技閱兵保障隊:我們一起走過的178個日日夜夜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19-10-12

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當天上午,大國重器駛向天安門廣場,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趙航知道,他負責保駕護航的型號裝備終于迎來大考驗。

這是一群幕后英雄,航天科技79名經(jīng)驗豐富的保障隊員圓滿完成大閱兵保障任務。但是他們還不能完全放松,大閱兵后,保障隊員還要將裝備安全送達用戶手中,像來時一樣,日夜兼程,為這178天的日日夜夜,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倒計時178天

4月初,保障隊員在西部大漠集結(jié)。還未抵達目的地,荒漠深處的惡劣氣候就給保障隊員來了個下馬威。白天還是20多攝氏度,晚上便刮起了大風,下起了雨夾雪。途中對型號裝備進行狀態(tài)確認,保障隊員徐天完成工作從車底鉆出來時,身上已經(jīng)結(jié)上了一層薄冰,夜間的溫度驟降至冰點以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閱兵保障前方的總負責人,趙航跟隨部隊提前抵達。對方指著眼前的一片荒漠說:“你們吃住都在這里。”

保障隊員的吃穿住用全部按照野戰(zhàn)條件進行。食堂是臨時搭建的帳篷,宿舍是集裝箱改造的。白天熱的時候,上鋪的兄弟根本無法入睡。晚上冷的時候,人蓋兩床棉被加一層軍大衣都凍得瑟瑟發(fā)抖。

等他們真正安頓下來后,沙漠毫不留情地露出了本來面目。

“一眼望去,黃沙漫天,少有灌叢,俯瞰地面似在流動,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早晚斗嚴寒,中午戰(zhàn)酷暑,現(xiàn)場一身灰,洗臉半盆沙。”隊員們平時在外工作都需要頭戴護目鏡、臉蒙面巾,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不然就會吃上滿口沙。

隊員們被編組到閱兵技術保障隊,按照預備役模式進行全軍事化管理,每個人都像軍人一樣嚴格要求自己。一夜之間,半米厚的黃沙掩蓋了石子鋪就的小路,保障隊員不等不靠,主動把路清理出來。

倒計時155天

此次航天科技的部分產(chǎn)品首次亮相大閱兵,其中一款更是剛走下生產(chǎn)線便奔赴訓練場。新型號來到新環(huán)境,又遇到近乎極限的工況,嚴峻的質(zhì)量形勢不容小覷。

機器需要磨合,人也一樣。初來乍到,現(xiàn)場各方面人員關系還沒捋順,型號技術保障分隊隊長鄧建國形容那感覺像“烏云壓頂,四面楚歌”。趙航直言,那時候都是“打亂仗”。

產(chǎn)品從設計、生產(chǎn)到出廠,技術保障團隊熟悉型號的所有流程,是最了解型號的人。

李兵是來自航天科技一院的新型號負責人。他帶領團隊,連續(xù)20多天從晚上11時工作到天亮,和后方保障團隊積極協(xié)調(diào)、試驗,尋找解決辦法。維修底盤故障時,必須要鉆進裝備下面。零件一打開,液壓油瞬間傾瀉而下,避之不及,他們就會被灑一身的油。

幾個月下來,李兵瘦了快30斤,隊員們都瘦了、黑了。經(jīng)過多方溝通,趙航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遇到的問題分為3個層級,分別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人員和裝備充分磨合,方隊和保障人員充分溝通,完成“治病”醫(yī)生的職責,把問題消滅在這里。這個工作思路讓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用航天標準抓好總裝技術保障工作,用鋼鐵精神做好技術保障服務。”用戶方閱兵保障隊隊長姜總對保障隊員給予高度評價,“既保障,又試驗,任務定型兩貢獻。”

倒計時120天

“早晨隨車追日出,晚上接車迎繁星,車上爬,車下鉆,一身土,滿身汗。”沙場練兵,這是保障隊員的真實寫照。

白天,隊員輪流跟車保障,及時解決行駛訓練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傍晚,橘紅色的夕陽掛在半山腰,鐵騎滾滾揚起漫天沙塵,近百輛裝備車駛回基地,僅入庫就要近兩個小時。夜幕降臨,車隊首尾相銜,閃爍的車燈綿延數(shù)十里,像一條蜿蜒的金甲巨龍。

伴著漫天繁星,保障隊最集中的工作時間開始了。臨時搭建的維修廠房四面密閉,開燈是白天,關燈是晚上。地面上鋪的是碎石子。平地上大家還可以躺在“滑板車”上進出車底作業(yè),石子地上只能匍匐前行,石子硌得人生疼直到麻木。來自一院的90后喬斌連續(xù)好幾天在半夜進行保障工作,累得直接躺在石子地上睡著了。

一次,訓練場設備改裝,當天晚上11時備件到達,保障隊員連夜搶修,第二天早上6時許第一輛車修完。隨著第二臺車的修復,裝備方隊的技術人員都松了一口氣,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他們“技術精湛,保障一流”。

通宵作業(yè)后,走出全密閉的廠房,朝陽的萬道霞光替代了昨夜的漫天星辰。型號技術保障分隊隊長王國慶呼吸著新鮮空氣,瞬間忘記了疲憊,“一望無際的沙漠讓人心胸也跟著開闊起來。”

沒有風沙的時候,大漠的風景也是獨一無二的。好幾個隊員都記得一個景象——眼前一半是艷陽高照,一半是煙雨蒙蒙,二者交接處,是一道絢爛的彩虹。

倒計時90天

進駐閱兵村后,約15平方米的房間里有3張上下鋪的床位,簡單的生活用品,葷素搭配的飯食,還有小賣部、洗衣房和浴室,這些對大家來說,猶如來到了天堂。

經(jīng)過了外場的反復訓練,型號在閱兵村第一次聯(lián)合演練中就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這給了隊員們極大的肯定,“付出必然有回報!”

閱兵村里有一條模擬長安街的馬路,趙航說,每當裝備駛上這條路,瞬間就會有崇高感。大家把每次訓練都當成是大閱兵來對待,十幾次合練,裝備都沒出問題。

一大早,趙航的桌子上就摞了厚厚一沓文件,等待他的審閱簽字。這是他負責的型號方陣設備的自檢情況表,每臺設備一本。這樣的文件材料,他帶領技術人員編制了幾十種。

晚上,他們還得加班加點跟“家里”開會。“別看我們前方只有70 多人,后方可能有近千人的團隊在保障,大閱兵保障靠的是集體的力量。”趙航說。

陳晨對此深有體會,他是航天科技九院在前方保障唯一的“士兵”,不僅要安排好現(xiàn)場所有的工作,還要及時與后方協(xié)調(diào)。一次產(chǎn)品吊裝時,裝備出現(xiàn)外觀問題。為不影響正常訓練,陳晨一邊安撫人員情緒,一邊抓緊時間協(xié)調(diào)后方處理問題,保障了第二天的訓練按時進行。

航天科技八院的於聰濤是他們公司為數(shù)不多能夠真正走上天安門廣場受閱的隊員。為改善自己的站姿,在別人都休息后,身在預備役徒步方陣的他還給自己加練綁腿項目。綁到30分鐘,他的膝蓋會開始疼痛,雙腳也發(fā)麻,慢慢失去知覺,直到1個小時后才松綁。

倒計時65天

每周四下午3點,閱兵村里141號樓4層技術保障大隊的會議室都擠滿了人。這是保障隊與用戶建立對接機制后的協(xié)調(diào)現(xiàn)場,大家對共同關注的問題及時溝通、協(xié)調(diào),開展“不放心”大討論,并提出解決措施。

從進入閱兵訓練場第一天開始,保障隊就把用戶需求擺在第一位,時時刻刻為用戶著想。

一次,一名保障隊員午休時間接到電話,需要在20分鐘內(nèi)解決故障。他一邊趕過去,一邊請同事送備份件過來。到了現(xiàn)場,他使用備份車的配件先行更換,待同事趕到又將備份車修好,時間剛好20分鐘。隊員快速的響應能力和過硬的技術得到了用戶的贊賞。

在外場時,團隊開展“舉一反三”,為做到萬無一失,他們利用10天時間拆裝了792個輪胎和輪組。“排除了所有的隱患,我們心里才能踏實。”鄧建國說。

通過不斷積累經(jīng)驗,他們還摸索出一套針對裝備的集成化系統(tǒng)檢測方案,變“跟在裝備后面修”為“跑在裝備前面防”,變被動“治療”為主動“體檢”,創(chuàng)新提出針對不同裝備、不同項目的“體檢表”,讓非技術人員也能看懂,查體問診,防患于未然。

這套方法得到了用戶的一致表揚,并進行推廣,其他分隊過來學習的人絡繹不絕,用戶還牽頭在20天內(nèi)完成了課題立項,后續(xù)開展進一步的合作。趙航自豪地說,“在場里,我們航天人的標準就是最高標準。”

倒計時17天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何況是已經(jīng)離家近5個月的保障隊員。航天科技六院的方旭從春節(jié)過后就開始做準備工作,4月份又“無縫銜接”進入外場訓練,大半年的時間,一次家都沒回過。

“爸爸你為什么還不回家?”

“過幾天就回。”

幾乎每一個有孩子的保障隊員都會經(jīng)歷這樣的對話,他們不知道說過多少次這樣的“謊話”。

保障隊員張旗因為母親做手術請假回過一次老家。臨走時,家里剛上小學的兒子抱著他的腿,哭著喊著不讓走,兩歲半的小女兒也跟著哭鬧起來。他走出家門一回頭,看見孩子們正站在樓梯上目送他,淚水開始在他眼睛里打轉(zhuǎn)。

保障隊員喬斌和女朋友去年就領了結(jié)婚證,本打算今年國慶期間辦婚禮。但單位的任務派下來,家人一致表示支持他,即便當時大家還不知道他要去做什么。對于“常聯(lián)系不上”“無法說實話”的喬斌,女朋友在其單位同事上門解釋之后,咽下了所有委屈,等待他完成任務回來的那天。

中秋節(jié),家人是所有鐵骨錚錚的漢子的軟肋。

大閱兵保障任務完成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回家。”所有人異口同聲地回答。

倒計時0天

盼望的日子終于來了。

10月1日凌晨4時,全體保障隊員抵達長安街。為保障大閱兵任務,航天科技派出了經(jīng)驗豐富的“老兵”,他們中有一半多都參加過閱兵保障任務。

保障隊員孫紅旗是第三次參與閱兵,今年58歲的他是隊伍里年齡最大的。保障隊員張長劍是閱兵資歷最深的,先后參與過國內(nèi)3次、國外2次大閱兵。相比前幾次,他們都覺得這次閱兵的規(guī)模最大,裝備更先進了,祖國更強大了。

作為第四次參加閱兵的明星產(chǎn)品總指揮,張總看著親手研制的產(chǎn)品雄壯地駛過天安門廣場,心中既激動又自豪。

這一產(chǎn)品經(jīng)過兩代人的努力,成長為守衛(wèi)國土疆域的主要型號之一,整個團隊的心血化為保家衛(wèi)國的能力,之前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96米、128步正步,經(jīng)歷數(shù)月的艱苦訓練,踏上受閱“戰(zhàn)場”,隨著方隊昂首挺胸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的那一刻,於聰濤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化成了無盡的榮耀,“一人受閱,全家光榮;一次受閱,終生光榮。”

10時40分許,大閱兵分列式開始,裝備勻速駛向天安門廣場。

11時30分許,伴隨著閱兵式的圓滿結(jié)束,航天科技的型號裝備全部順利完成檢閱。保障隊員王北斗早已在接應點等候多時,他還要護送裝備到用戶手中,1公里外的家,還要等幾天才能盼回它的主人。(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責任編輯:李子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