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本的免费,性色在线视频精品,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中國華電:俄日河畔好日子“拔節(jié)生長”

文章來源: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20-04-30

三月的阿壩州金川縣嘎斯都村朗通牧場,皚皚白雪映照著湛藍天際。中國華電四川公司扶貧干部李洪川一行人,在海拔4400米的高寒缺氧高原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來到這片開闊的高山草甸上,進行現場踏勘。

朗通牧場植被稀少、氧氣稀薄,陽光卻是這里最富足的自然資源。在此,華電四川公司規(guī)劃建設一座高原光伏電站,為地方經濟發(fā)展增添水光互補的新動能。嘎斯都村村長頭爾基感慨道:“華電在這里投資建設了兩座水電站,修了橋,現在還準備建太陽能發(fā)電。今后我們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

2015年,華電四川公司依托金川俄日河水電項目開發(fā),與阿壩州金川縣英布汝村、溫不汝村和嘎斯都村三個貧困村結為定點幫扶對象。五年間,華電人與老區(qū)人“千里結親”,為扶貧攻堅想點子、找路子,深入困難群眾摸實情、做工作,為貧困戶脫貧辦實事、辦好事,雙方交流互動的情越走越親,對口幫扶的線越拉越緊,脫貧致富的路也越拓越寬,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變得越來越紅火,俄日河兩岸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7月,三個貧困村高質量通過省檢國評,金川縣全縣成功實現了脫貧摘帽。

打通“最后那一百米”

“現在水泥路修到了咱家門口。村里有人要修房子,幾個電話過去,住在山下的親戚不一會兒就到了。感謝政府,感謝華電。”在俄熱鄉(xiāng)英布汝村三組,村委會書記昌昌對華電四川公司派出的幫扶責任人稱贊道。

2014年前,英布汝村是十里八鄉(xiāng)有名的“落后村”,自然條件嚴酷,村組分散,交通不便,村民從家里到鄉(xiāng)上近2000米都是踩出來的土路,雨雪天氣道路根本無法通行。2014年初,華電金川公司前期項目人員頂著呼嘯的山風,踏進白雪茫茫的群山,對俄日河流域水電開發(fā)項目“五通一平”工作進行實地勘探。當時,在俄熱鄉(xiāng)僅有的一條臨河縣道上,老村長容中的介紹讓前期勘探的華電人心情凝重。容中說:“群眾最大的心病就是公路不通。種出的糧食,若請上兩個人挑到山外賣,賣得的錢還不夠路費。”公路不通就如同動脈栓塞,工程機械運不進來,山里的物產也運不出去,鄉(xiāng)村經濟無法發(fā)展。

要打通這條進場公路,需要修建、改建、擴建的施工道路多達40余條。征地移民涉及范圍廣,工作量大。沒有路,工程建設是空中樓閣,脫貧工作更是無從談起。加快推動進場道路建設的號令一下,華電金川公司負責征地移民工作的陶剛天天泡在俄熱鄉(xiāng),和鄉(xiāng)干部一起挨家挨戶做征地移民工作。“我們之前擔心會有‘釘子戶’。沒想到老鄉(xiāng)們這么支持,連她姆大媽都幫著我們做工作。” 陶剛口中的“她姆大媽”,已經89歲了,參加過游擊隊,新中國成立前就入了黨,是英布汝村黨齡最長的老黨員,村里人都很尊敬她。

征地移民工作如期完成,群山之間響起了“轟隆隆”的爆破聲。道路延伸到了大山深處,水電建設也在俄日河畔緊鑼密鼓地展開了。

2016年,華電四川公司再一次對金川水電項目的進場道路進行規(guī)劃變更,修建了一條橫跨俄日河兩岸的交通環(huán)線。這條建有8座橋梁、總長近4000米的道路,成功打通了山上村莊與山下220省道連接的“最后一百米”,讓英布汝村等5個村莊直接受益,兩岸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了。“盼了這么多年,路終于通了。我腿腳不好,十多年沒有進過縣城了,這下總算可以再去縣城看看當年紅軍留下的紀念了。”她姆大媽顫抖著嘴唇說道。

要想富,先修路。華電四川公司大力推進民生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先后投入1200萬元修建跨河橋11座,修復公路35公里、硬化道路2公里,投入80萬元為英布汝村到二安溝自然風景區(qū)修建道路,投入33萬元為嘎斯都村騰龍寺旅游項目打通道路,投入35萬元援助溫不汝村三乃寨大橋建設。修通了致富路,山貨成了搶手貨,村民的日子也有了盼頭。

逐漸走出貧困的小山村,還在發(fā)生新的變化。隨著華電在建項目的加快推動,大量社會崗位逐步釋放,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到電站建設現場打工掙錢,鄉(xiāng)上的人氣越來越旺,有的村民順勢辦起了飯店、客棧、修理廠,自家農田種出來的土豆、冬瓜、大白菜等直接銷售到電站營地……

“以前除了種地沒別的事做,收入不了幾個錢。現如今,我老公考了駕照,在工地跑運輸,我也在營地里面做保潔,兩個孩子都送到城里讀書了。”村民普小蘭說起現在的生活滿臉洋溢著幸福。截至2019年末,華電四川公司依托金川水電項目建設,向符合要求的當地村民提供就業(yè)崗位680人次,增加收入2000萬元,讓“輸血式”扶貧逐步變?yōu)椤霸煅健狈鲐殹?/p>

把“窮根”徹底拔出去

華電鹽源公司職工伍貴是一名來自大涼山的彝鄉(xiāng)漢子,2015年他主動請纓參加第一批援藏駐村工作,成了俄熱鄉(xiāng)英布汝村第一書記。他說:“我來自彝族地區(qū),知道貧困山區(qū)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困難,就是想過來幫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了盡快摸清英布汝村貧困情況,他每天踏著厚厚的積雪和濕滑的泥土,深一腳淺一腳入戶調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跑完了分散在方圓十幾平方公里的174戶人家。

2016年,華電四川公司聯(lián)合地方政府產業(yè)發(fā)展資金,投入5萬元為英布汝村修建了年出欄150頭的生豬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伍貴和村干部挨家挨戶地走訪,苦口婆心地勸導,讓村民們成了合作社“股東”。村民沒有生豬養(yǎng)殖經驗,伍貴又立即帶著幾個年輕人,跑遍了金川縣及周邊的生豬養(yǎng)殖場、飼料加工廠和設備廠,主動上門“拜師學藝”,回到村里,再手把手教給鄉(xiāng)親們。就這樣,英布汝村第一批生豬養(yǎng)殖紅紅火火搞了起來。

精準扶貧不僅要“扶志”,更是要“扶智”。2017年4月,貧困戶阿格被選送到雅安市學習了一個月的生豬養(yǎng)殖技術。現在,他成了英布汝村的“土專家”,誰有疑問都來請教他。“以前我們種一畝青稞,一年也就700元收成,只能緊巴巴地過生活。多虧華電修了這個生豬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我們養(yǎng)的豬還可賣到電站去,光這一項我能增收6000元。”站在新砌的豬圈旁,49歲的村民洪永林笑開了花。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8年1月,英布汝村通過四川省脫貧攻堅考核驗收,伍貴榮獲了“俄熱鄉(xiāng)優(yōu)秀第一書記”“金川縣優(yōu)秀駐村干部”“四川省2017-2018年優(yōu)秀駐村干部”等多項榮譽稱號。

隨后,華電四川公司又把貧困程度更深、脫貧難度更大的嘎斯都村交到了伍貴手里。與英布汝村的情況大不相同,海拔近3500米的嘎斯都村是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山村,村民們祖祖輩輩都以放牧為生,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2017年,嘎斯都村全村47戶270人,人均年收入僅3000元,貧困發(fā)生率近30%。

結合高原藏區(qū)特色,華電四川公司為該村制定了以牦牛養(yǎng)殖為主、藏藥銷售為輔的精準扶貧方案。2018年深秋的一個晚上,伍貴結束完一天的摸排工作,和村干部一起討論起集體養(yǎng)殖牦牛的事兒。“村民們長年生活在山腰。”他指著入戶登記手冊說道,“首先要改變老鄉(xiāng)們的傳統(tǒng)思維,用好他們養(yǎng)在草地上的黑寶貝兒,讓牦牛來拔掉百姓身上的‘窮根’。”

然而,對于世代游牧的藏族村民來說,不太接受把自家的牦牛交出去。他們有自己的顧慮——“牛都沒有了,家里吃啥?”伍貴再三登門,誠懇勸導。村民格西羅布把自己50余畝草地和20頭牦牛全部轉到了村集體,一家人輪流到山上當生態(tài)管護員,不僅拿到了穩(wěn)定的工資,還享受到分紅,醫(yī)療、養(yǎng)老等也都有了保障。格西羅布說:“以前,牦牛大多放養(yǎng)在山上,由于無人管理,很多牦牛都死了。現在多虧了華電,牦牛可送到電站去,還能賣到大山外面。”如今,格西羅布說一家可支配年收入已達20000元,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向著小康生活不斷前進。

充滿希望的日子就在眼前

叮鈴鈴……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想起。“來爸爸,我是拉姆。告訴您一個好消息,阿壩州軍分區(qū)醫(yī)院讓我明天去報到了。我終于有能力報答幫助過我們的叔叔阿姨們了!”電話的那頭是溫不汝村的藏族姑娘澤郎拉姆,此刻的她興奮不已。

“拉姆,太好了,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我們大家一直都在關心著你。”電話這頭是華電四川公司職工來鐵軍,聽到拉姆傳來的好消息,來鐵軍懸在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2018年11月25日,突如其來的一場變故改變了拉姆的人生軌跡。母親在勞作中突受重傷昏迷不醒,住進了ICU(重癥監(jiān)護)病房,巨額費用讓這個本就一貧如洗的單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唯一的勞動力倒下了,拉姆和妹妹卓瑪悲痛交加,卻又手足無措……

拉姆所在的溫不汝村是華電四川公司定點幫扶村,她們一家是建檔貧困戶,也是華電四川公司職工來鐵軍愛心結對幫扶家庭。得知這一不幸的消息后,華電四川公司第一時間組織募捐,來鐵軍發(fā)起了愛心眾籌,華電人用“度度關愛”的社會責任,向這個不幸的貧困家庭奉獻愛心,不到兩天時間就收到了10萬元“救命錢”。隨后,華電四川公司派專人趕赴醫(yī)院,送去了華電人的問候和祝福。一筆筆捐款,匯成著一股股甘泉,滋潤著悲傷的心靈,給遭受不幸的家庭帶來了希望。拉姆在感謝信中寫道:“謝謝所有好心人,我一定會記住大家的愛和每一筆捐款,以后我會更加努力的。”

談起第一次見到拉姆和卓瑪,來鐵軍回憶,那還是在華電四川公司第一屆“華蜀之光·攜愛同行”愛心結對活動上,公司組織志愿家庭與定點幫扶村的貧困家庭愛心結對,當時16歲的拉姆領著妹妹卓瑪參加了活動。“我?guī)е∨笥褌兊匠啥嫉臅r候,卓瑪只有這么高。”華電四川公司駐村干部魯福友用手比畫著。那年夏天,拉姆和卓瑪穿著來爸爸、王媽媽買來的新裙子,和新認識的小伙伴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暑假。她們第一次參觀了四川省科技館、省博物館,第一次參加了短期興趣班。從此,拉姆和卓瑪也有了牽掛著她們的漢族親人。

2019年6月,華電四川公司黨委書記、執(zhí)行董事仇甜根到任不久,就奔赴金川縣定點幫扶村考察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與鄉(xiāng)村干部、村民代表圍爐暢談。“今年是開展‘華蜀之光·攜愛同行’愛心結對活動的第三年。我們要把這個活動一直辦下去,將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傳播給更多的藏區(qū)學童,用度度關愛的溫暖點燃孩子們心中希望的火種。”仇甜根說道,“扶貧的關鍵就是要扶智和扶志,方法選對了,才能帶領貧困家庭走出一條越奮斗越幸福的光明路。”

三年間,華電四川公司通過不斷摸索與實踐,將“華蜀之光·攜愛同行”志愿服務項目逐步從初期的小型、單一、臨時性活動,做成有品牌、有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共有25家貧困家庭學生與公司志愿家庭簽訂了“手拉手”愛心結對協(xié)議。據悉,每戶家庭還為小朋友“私人定制”結對計劃,走進雙方家里開展為期兩周的藏漢家庭“雙體驗”活動,搭建起從線下見面認識到線上長期聯(lián)絡的溝通橋梁,引導貧困家庭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為純真樸實的夢想注入奮斗幸福的力量,給貧困家庭脫貧帶來深遠的影響。

 

點擊圖片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李子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