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本的免费,性色在线视频精品,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郝鐸:熱愛與責任同行

文章來源: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20-09-22

郝鐸已不知是第幾次“近家門而不入”了。

匆匆回到位于陜西咸陽的公司總部開完會,他甚至來不及去20公里外的興平看望妻兒,就又趕回工地。

“沒辦法,工期太緊。”他很愧疚地說,這對于34歲的他來說已成了常態(tài)。

郝鐸是中國中鐵一局新運公司鋪軌隊隊長。從2008年4月參加工作以來,他11年間先后參與了京滬高鐵、鄭西客專、西寶客專、銀西鐵路、鄭阜鐵路等多條高速鐵路施工。幾乎每一條高鐵施工,他都會面臨“工期太緊”的情況。通過想盡辦法“克敵制勝”,他先后五次刷新了高鐵鋪架全國新紀錄。

2010年,西寶客專施工中,他帶領架梁班十幾名員工,將原先架設一孔箱梁的時長從6小時以上縮短至4小時內,將900噸箱梁架設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項目部施工生產高潮期,他帶領全班人員實現(xiàn)單機、單班11小時50分鐘架設4孔箱梁的高產記錄。

2016年,在銀西高鐵銀吳項目部,郝鐸帶領團隊在兩個月內取得了雙機月架180孔以上的好成績,并一舉創(chuàng)造了單機月架箱梁148孔的新紀錄。

2018年6月,擔任鄭阜高鐵項目架梁現(xiàn)場負責人的郝鐸,助力項目創(chuàng)下單機雙班架梁151孔的新紀錄。

2018年12月,鄭阜高鐵項目無砟軌道正式開鋪。擔任鋪軌隊隊長的郝鐸,首鋪后第5天便創(chuàng)下單日7公里的鋪軌記錄。

2019年1月20日,他在鄭阜高鐵項目上更是二度刷新記錄,創(chuàng)下單日11公里的新紀錄。

紀錄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效率,是效益,是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中國中鐵一局新運公司黨委副書記高懷澤說。

2019年春節(jié)前,鄭阜項目鄭州方向鋪軌至鄢陵站附近,距離終點鄭州南站還有56公里。如果按照每天鋪軌6公里正常推進,春節(jié)前肯定完不成鋪軌任務。

郝鐸經過思考后提出加快日施工量。經過精心組織和多方溝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了11公里-8公里循環(huán)方式推進的方案,以平均每天鋪軌9.33公里的進度,趕在2月1日(臘月27日)完成了剩余56公里鋪軌任務。

僅此一項,為項目節(jié)省成本近200萬元。

“這是一個熱愛工作的人。”所有的工友都這么說。

這份熱愛使他從入職以來,干啥愛啥,愛啥鉆啥,從學徒工、運梁車司機、架橋機遙控司機到機械班班長、架梁班班長,再到架梁現(xiàn)場指揮,無論哪一行都把自己練成業(yè)務專家。

11年前剛工作時,為了盡快熟悉鋪架設備,郝鐸反復向師傅馮漢請教。為了徹底把所有設備的結構、原理都弄清搞懂,他把一本運梁車的說明書,從目錄開始每天堅持抄幾頁。運梁車說明書抄完,就抄架橋機的,架橋機的抄完,再抄提梁機的。

靠著這樣的笨功夫,他將64個輪子自重255噸的運梁車、自重560噸的架橋機、載重900噸的提梁機等,全都做到“爛熟于心”。也正因此,他才能在確保安全的同時,通過業(yè)務的熟練和施工技術的改進,不斷提高功效,在永遠的“工期太緊”中,不斷刷新施工新紀錄。

11年來,郝鐸帶領團隊安全架設箱梁超過10830孔,連起來有346.56公里。“工期太緊”的倒逼下,他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完善,取得了很多“小發(fā)明”。

防撞梁擋塊型鋼的安裝,空間非常狹小,用傳統(tǒng)的工具費時費力。郝鐸與隊員一起研究,用鏈輪制作了一種特制的扳手,不用再把手伸進去擰螺絲。用這種“小發(fā)明”扳手配合電動扳手擰螺絲,省時省力。

銀吳高鐵項目施工時,郝鐸和工友們改制了刷邊坡液壓夯拍機,刷出來的邊坡平整、線性美觀,獲得業(yè)主一致好評。

為了確保高鐵鋪架安全,他提煉出“6環(huán)節(jié)42字箱梁架設質量安全管理辦法”,有效把控住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點;總結完善的“備架箱梁梁縫預匹配法”,消除了梁縫因累積誤差導致的梁縫超標問題,有效保證了箱梁架設質量;自行設計制作的架橋機縱移過跨限位急停和運梁車對位限位急停等裝置,有效遏止了架橋機過跨和運梁車對位等工況時可能發(fā)生的安全隱患。

2020年7月6日,郝鐸榮獲第20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這是他今年以來繼“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之后的又一個大獎,也是今年獲得的第四個省部級以上的榮譽。他同時還是全國“火車頭獎章”“陜西青年五四獎章”“陜西好青年”等榮譽獲得者。

又是一個驕陽似火的9月,郝鐸急匆匆地趕往山東濟寧魯南高鐵項目工地,指揮著隊員向前推進工程。附近的老鄉(xiāng)每天都過來矚目著箱梁一孔一孔地架設,郝鐸說從鄉(xiāng)親們熱切的眼神中他感受到了“中國速度”的力量,也體會到了作為“大國工匠”的自豪。

【責任編輯:龍靜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