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本的免费,性色在线视频精品,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欧美高清免费精品国产自

首頁  >  新聞發(fā)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fēng)采 > 正文
駝鈴使者——“貨郎電工”王炳益

文章來源:宣傳工作局  發(fā)布時間:2016-01-28

王炳益,南方電網(wǎng)公司貴州榕江興華供電所配網(wǎng)綜合班班長。工作16年來,一直堅守在供電服務(wù)第一線,承擔(dān)著貴州最偏遠(yuǎn)月亮山區(qū)的抄表、巡線、搶修工作。針對當(dāng)?shù)乩习傩粘鲂胁槐愕膶嶋H,他義務(wù)幫助山中老百姓捎帶生活物品,傳遞致富信息,用雙腳丈量了六個長征路,成為當(dāng)?shù)匕傩兆钚湃巫钣H近的“貨郎電工”。王炳益榮獲“中國電力楷模”、貴州省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2012年以來,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新華網(wǎng)》等20多家媒體報道,并于2015年5月,在中央電視臺《勞動鑄就中國夢》紀(jì)錄片中播出。

【頒獎辭】

在山里、在河里,路在笑容里;在苦里、在累里,愛在背包里。貨郎電工踏遍苗鄉(xiāng)水寨,百姓盼著鈴鐺響,肩頭再重也甜蜜。世上比路還長的,是情誼;比收獲更美的,是付出。一個人的長征路,三十萬員工的南網(wǎng)情!

在貴州榕江,有座月亮山,深不知幾萬米。月亮山的鄉(xiāng)民,齊愛著一匹馬,叫駝鈴馬。這馬不是真馬,說的是一個人。這人身上有個鈴鐺,走到哪兒響到哪兒。月亮山莽莽叢峰,十?dāng)?shù)個春秋,他伴著鈴鐺聲,背著布兜,穿梭其間,給山里鄉(xiāng)民送去光明、溫暖和希望;也給自己的青春,寫出月光溶溶,留下兜兜情深。

我就是個抄電表的

王炳益是中國南方電網(wǎng)有限責(zé)任公司貴州榕江供電局興華供電所的員工,在月亮山區(qū)抄表13年,據(jù)說走的路趕上5個長征了。興華所到現(xiàn)在所長已換了4個,他成了該所最老的員工。

王炳益2000年去了興華供電所,一開始干得并不起勁。“錢少事多,積極性寥寥,也并不以為自己干的是多要緊的事。”直到2005年,王炳益去榕江供電局參加了一次員工培訓(xùn),眼前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原來我所在的公司那么大,目標(biāo)那么宏遠(yuǎn)——萬家燈火,南網(wǎng)情深,聽著就好厲害。我們也不是光桿員工,有千千萬萬人跟我們做著同樣的事。” 從此,王炳益有了歸屬感,干活多了榮耀感。2007年,工作表現(xiàn)脫胎換骨的王炳益成了搶修班的班長,班里已有14人,但人員還是不夠。3個鄉(xiāng)鎮(zhèn)27個村子,多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山區(qū),路難走,人分散,活很不好干。

作為班長,王炳益一人管著一個鄉(xiāng)鎮(zhèn),每月下去兩次,一次抄表,一次收費。每次來回要7天,搶修另算。這段路十分難走,從都柳江畔開始,淌水、翻崖,在野獸出沒的林子里穿行。吳忠亮是榕江縣的通訊員,去年11月跟著王炳益走了3天,光淌水就淌了五六個小時。“那滋味,終生難忘。”他嘖嘖表示。“山越走越高。到后來都不敢抬頭,怕看不到終點,直接崩潰。”那一路,吳忠亮累得幾乎掉眼淚,晚上好容易歇下,解開鞋子一看,滿腳的血泡。

當(dāng)晚,一行人宿在姑街寨的村民家,王炳益回憶曾經(jīng)與熊狹路相逢的日子,灌了一大碗土酒,睡在老鄉(xiāng)家的木地板上。南來北往的風(fēng)呼呼地吹,在這片野獸出沒的土地上,王炳益睡得卻很安穩(wěn)。

能給多少是多少

“炳益啊,我要點感冒藥,還要兩個燈泡。”

“炳益,麻煩你給我?guī)О匆路邸砂}和一包味精,我煮飯等你啊。”

每個月初,王炳益出發(fā)前,就會接到一堆這樣的電話。因為月亮山太深太大,出來一趟不容易,山里人會托他帶點小東西。這規(guī)矩最早是從擺喬村的冷老各家開始的。

冷老各老兩口都年近70,膝下無兒,就一個遠(yuǎn)嫁的女兒,已多年不曾回來。家里沒什么收入,靠政府的低保艱難度日。2009年3月的一天,王炳益到冷老各家抄表,發(fā)現(xiàn)老人倒在床上燒得利害,急壞了的冷奶奶正忙著出門,想去寨上找“鬼師”驅(qū)鬼。王炳益趕緊攔下她,從包里掏出感冒藥給老人吃了兩顆,然后冒雨出門砍了兩捆柴回來。自此,他開始幫兩位老人交電費,上山時會順路砍柴扛到家,平日還捎帶些生活日用品,藥啊、肉啊、水果啊,至今已逾4個年頭。之后,王炳益又接收了擺喬另一對境況相同的冷老祖夫婦。老人們把他當(dāng)自己的親兒子,每月抄表的日子,就在門口候著,豎起耳朵聽寨子里的鈴鐺聲。鈴鐺是王炳益身上除了工具袋和貨袋外的必備裝備。“一個人在山里走,難免寂寞,聽著鈴鐺響,好像有人陪一樣。”

除了幾位老人,王炳益還會給其他鄉(xiāng)民帶東西,那就不只是零碎的貨品了。擺喬村的支書冷明松,是王炳益的小學(xué)同學(xué)。他說:“炳益也給我?guī)н^東西,不過不是藥和鹽,而是白花花的鈔票。”

那是2008年,寨子里還沒通路,擺喬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兩三百,窮得冷明松整天犯愁。有天王炳益上來抄表,看到他這樣子,問清了原委,過兩天再來就給出了個主意。“現(xiàn)在外面香菇貨俏,一斤能賣到四十多塊錢,我看你這里挺適合種這個的,為什么不試試?”那就試試吧。冷明松因此買了60多袋香菇種子,沒想到,當(dāng)年純得利就差不多3000塊。村里人一看,都跟著他一起種香菇,那兩年每家都能收個兩三千塊,搞得一村人看到王炳益,都熱情得不得了。

“他這人實在,村里有次過年跳閘,其實我們也懂修,就是不敢動。打電話給他,當(dāng)時雪下那么大,路都被埋了,為了幾秒鐘的活,炳益愣是走了3個多小時山路上來。”冷明松感慨地說。

寨子里的木結(jié)構(gòu)房子一起火就是一片,用火用電一個不小心,麻煩就大了。每次進(jìn)山,王炳益還會順帶給村民們帶些防山火的知識手冊、用電安全手冊和其他可能用得到的東西。

人都是處出來的

“人都是處出來的。”據(jù)王炳益說,最早的時候,月亮山的村民都管他叫“那個抄電表的”,口氣也不大友好,因為他一來就要給錢;現(xiàn)在人家還管他叫“那個抄電表的”,卻透著一股子親近和調(diào)侃。

有時候抄表或者帶東西,到人家里趕上了飯點,總會被拉著留飯喝酒。盛情難卻,王炳益也不好不吃,只是酒卻不敢多喝,喝了酒就沒法干活。所以他抄表,總是偷偷摸摸的。有時抄表誤了時間,他半途只能在鄉(xiāng)民搭的棚子里歇息。附近寨民知道了,就在里面放食物,王炳益也會吃,然后留下一些錢。見面時,誰也不提這個事。

興華沒有藥店,買藥得去鎮(zhèn)上的水族鄉(xiāng)衛(wèi)生院。記者對小賣部的姑娘問起王炳益,她說認(rèn)識這人,每個月總要來兩次,買一堆藥,但“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王炳益就是這樣普通。這個普通人想法也很單純,他是興華供電所最老的員工,他在莽莽大山一走13年,不是為了什么堅守,更不曾想過什么偉不偉大,僅僅因為他生長在這片土地,離不開也不想走。而對他轄區(qū)的月亮山民來說,“那個抄電表的”就像山間灌木、春風(fēng)秋信一樣,毫不起眼,又不可或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dāng)前頁

打印

 

關(guān)閉窗口